健康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方案 >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解读白皮书】广州新华学院健康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解读白皮书

2021-12-30 16:44:06 | 点击:

一、专业基本信息

 

1. 专业定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可独立招生的专业,全面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厚基础、宽口径、强特色、重应用”为培养目标,依托现有的专业基础及优势,以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服务于大健康产业为办学思路,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湾区知名的本科专业。

 

2.培养目标

   “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与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掌握健康信息采集及评估、健康促进与健康干预等专业技能,全面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健康管理与咨询机构、医疗卫生企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养老机构、健康保险机构、健康产品生产销售机构以及其他健康产业相关机构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

 

3. 培养规格

 3.1 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中国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4)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熟悉“健康中国”战略以及国家有关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专业领域的新趋势、新进展。具有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知识要求

1)系统掌握健康管理学、健康评估与咨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信息管理、健康统计、健康心理学及健康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医学、流行病学、行为医学、老年医学、社会医学以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3)熟悉健康信息检索、管理,健康医疗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4)熟悉健康产业与健康政策、健康服务营销策划、医务社会工作、电子政务与办公室实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3.3 能力要求

1)通过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熟练掌握健康信息收集与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健康指导等健康服务专业技能,开展健康管理相关工作。

2)掌握健康档案建设与管理、健康信息获取与利用、健康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具备开展健康管理相关的信息咨询与信息服务的能力。

3)学习掌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务与管理,开展面向婴幼儿与妇女儿童保健的健康管理服务。

4)学习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分析、新媒体应用等知识和技能,胜任健康医疗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推广、营销策划与运行管理等工作,以及卫生健康领域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良好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英文文献。

3.4 学分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4年,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为16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课程111.8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9.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课程13.5分。实践教学占总学分24.49 %。专业开出了全部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及学生所选的全部任选课。实验教学、学年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按计划较好完成。

 

4.课程体系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训目标,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积极体现出“重基础、宽口径、强技能,培养个性化的应用型和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主要有医学相关课程、管理学相关课程、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三大模块。基于我院的资源优势及社会需求,加强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与培育,逐步增加了核心专业课程,如《健康诊断学》、《解剖与组胚》、《生理与生化》、《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中医与养生保健》、《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健康心理学与精神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于专业技能与职业导向的实操/实务型课程,“五位一体”培养方法为载体(即课程教学、教学见实习、临床技能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所占比重,支持学生尽早开展科研、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使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

 

5.师资队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配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学院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吸纳优秀教师加入团队。教师队伍双师型特征明显,引进博士、吸收国外留学归国教师,形成专业背景多元,学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访问学者进修、参加教师说课授课大赛、精品课程培训、“百年骨干教师计划”培养提升教研水平。注重对青年教师培养,以老带新,较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优先引进、重点培养、稳定骨干等措施,打造一支师德高、结构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6.教学条件

   健康学院拥有配置先进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医疗实验台、人体模型(心肺复苏)、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肺功能检测仪、全功能创伤护理模型等硬件,引入了心脏/心肺听诊训练系统、智慧健康睡眠监测仪、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软件(云端版)、儿童膳食评估仪、智慧健康自助中医体质辨识仪、自助健康体检系统软件等系统。导师可使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实验室设施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专业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研讨、课堂训练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有组织的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进一步讲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打好基础。

此外,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编制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本科实习教学大纲,明确了实习内容和方式、实习要求和考核办法;建立了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南山妇幼保健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阿斯利康(无锡)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服务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社区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石牌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在内的一批专业实习基地,要求学生深入实习单位,结合所学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工作流程和方法,并编写实习报告,保证学以致用,突出应用型教学特点。

                                                      

                                                                                                                                文:陈键聪

                               初审:林爱华、杨双玲

                                          终审:梅碧琪



[返回]